第358章 立场_我的祖父是秦始皇
123读笔 > 我的祖父是秦始皇 > 第358章 立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58章 立场

  第358章立场

  等所有人都到齐了,始皇帝这才示意身旁的内侍,把赵郢送来的加急书信递给众人。

  “这是皇长孙让人给朕送来的书信,大家不妨先看一看……”

  书信?

  所有人,颇为默契地没有吭声,默默接过这封皇长孙殿下写给陛下的“书信”。既然是“书信”,那就跟“奏疏”不同。

  前者,只是祖孙二人私下里的一次交流探讨,无论事情成与不成,都局限在祖孙之间,与政见无关,而后者,则是君臣之间,非常严肃的探讨,代表着皇长孙的立场。

  到了如今赵郢这等地位,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已经不仅仅代表了他自己。

  一旦在什么事情上,与始皇帝的意见出现了相左的情况,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当然,始皇帝拿出来自家孙子写给自己的“书信”,让大家一起看,那就属于另外一回事了。对于这一点,大概除了内阁的三位新人之外,王翦等人,都心知肚明。

  当初那个还一脸稚嫩的皇长孙,不知不觉间已经成长到了这般地步。

  王翦拿着书信,心中不由感叹了一声,但旋即他便忍不住心头一跳,然后不着痕迹地扫了一眼端坐在上的始皇陛下。

  没看出任何端倪,这才又强行收敛心神,仔细地看着这一封“书信”,也终于明白了,陛下为什么要特意召集他们这些老臣过来,一起看这封书信的原因。

  因为,这封书信,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又极容易让始皇帝敏感的话题。

  他竟然想废南郡、恒山郡为江陵府!

  治所为江陵!

  并异想天开地立楚怀王后裔熊心为江陵府大都督。只不过,这个大都督,只有名分,没有什么实权,不仅府上的一切军政要务,都归属府上长史和司马,就连自己也要受到府上御史的节制和监督。

  皇长孙,这是打算借用楚怀王后裔熊心的名头,安抚楚地百姓的民心。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为大胆的设想,也是一个极为冒险的建议。

  谁都知道,始皇帝为了推行郡县制所下定的决心,也都知道,始皇帝为了推行郡县制所付出的代价。

  如今,他这个最为看重的皇长孙,竟然提出,要在南郡一带改变这种制度。虽然只是一隅之地,还挂着试行的名头,但谁敢保证,这种试行,以后不会成为常态,取代刚刚确立不久的郡县制?

  说的好一听一点,这叫大胆尝试,说得难听一点,这就是在动摇政体!

  “如何——”

  始皇帝目光平静地看着沉吟不已的众人。

  “大家觉得皇长孙这个建议怎么样……”

  始皇帝话音未落,李斯已经一步跨出,神色肃穆地道。

  “陛下,万万不可,如今天下新立未久,郡县制乃是朝廷的根本,对朝廷推行政令,控制地方,限制豪族扩张,侵害百姓,妨碍地方官府,有百利无一害。”

  说到这里,李斯再次冲着始皇帝深施一礼。

  “陛下,朝令夕改,乃是朝廷大忌,更何况,今日立楚王后裔,焉知来日没有齐王后裔?今楚地设府,来日魏赵之地,韩燕之属,又等如何?若是都立各国子嗣,时日一久,又与当年六国分立之局面有何区别?”

  说到这里,李斯声音愈发诚恳。

  “陛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个口子一开,后患无穷……”

  始皇帝微微颔首,又把目光看向一旁沉吟不语的冯去疾。

  冯去疾心中暗自叫苦。

  他万万没有想到,那么聪明的皇长孙,这次竟然会这么冒失地提出这么一个棘手的问题。但他跟李斯不同,他是已经摆明车马,站台皇长孙的人,而且他的嫡孙女婿,又是皇长孙的嫡系爱将。这个时候,若是带头反对皇长孙的建议……

  他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站出身来,躬身道。

  “老臣以为,李相之言,有些过了。殿下之言,虽然看似大胆冒进,异想天开,但未必不是一招稳定楚地的好棋。陛下昔日囊括四海之时,与楚之战,最为惨烈,而楚地百姓,也因之对我大秦的统治,最为敌视,若是果然能招揽楚王之后熊心,立为大都督,让他做楚地名义上的最高长官,所有政令,都打着楚王后裔的旗号,则楚地的百姓,必然归附……”

  说到这里,冯去疾再次躬身道。

  “如此,不出十年,则楚地民心可望安定……”

  看着侃侃而谈的冯去疾,李斯不由眉头微蹙,下意识地扫了一眼,这个最近总喜欢跟自己唱反调的右相。

  他不信冯去疾看不出皇长孙殿下这个提议的后患!

  然而,他却见始皇帝依然是平静地点了点头,没有任何的表示,熟知始皇帝习惯的他,心中不由便是一沉。

  始皇帝把目光看向太尉缭。

  太尉缭沉吟片刻,这才认真地道。

  “皇长孙之策,未必就跟郡县制不同,虽然名称换了,但实质相同,地方上除了多了一位名义上的大都督之外,依然是军政分立,所谓长史,可看做郡守,所谓司马,则可看做郡尉,并未动摇郡县制的根基……”

  始皇帝听到这里,脸上终于出现了一丝动容。

  尉缭子则一边说着,一边斟酌着自己的言辞,继续道。

  “但却可以借此消弭楚地百姓的怨恨,稳定地方民心,如果仅仅限于一地的话,未必不是一条可行之策……”

  见始皇帝把目光望向自己,王翦这才躬身道。

  “必然若担心其趁机做大,危害地方,不妨让其学习皇长孙……”

  始皇帝闻言,不由心中一动,挑眉道。

  “此言何意?”

  王翦道。

  “陛下或可在咸阳,为其赐下府邸田产,令他如皇长孙一般遥领江陵总督之职……”

  在始皇帝这个时代,还没有遥领的的传统,唯一的前例,还是赵郢。至今,他的身上,还挂着河西郡郡守的名头,虽然他自从回来之后,从没有回去过封地。

  也幸亏是他,不然,换成其他人,早已经被人弹劾成了马蜂窝。

  始皇帝听到王翦的说法,不由眼睛一亮!

  一直默不作声的蒙毅,忽然站起身来,躬身道。

  “陛下,若有意试行皇长孙殿下的建议,不妨把长沙,九江等郡也囊括其中……”

  始皇帝微微点头。

  “善!”

  李斯:……

  他看看毫无立场的冯去疾,又看看老神在在的太尉缭和王翦,以及不动声色的蒙毅,忽然觉得自己好像被孤立了……

  他自然知道,始皇帝对皇长孙的宠爱。

  也知道皇长孙殿下对自己的示好,毕竟,自家儿子能出任会稽郡郡守,这其中就是皇长孙殿下的推举,但问题是,他不是冯去疾这个毫无立场的老狐狸,更没办法跟王翦这老货相比,人家王翦不仅是皇长孙殿下兵法的老师,还是皇长孙的姻亲,可以摆明车马,光明正大地支持皇长孙。

  他是李斯,当今法家在朝堂上的话事人。

  皇长孙今日的提议,分明就是在动摇郡县制的根本,而他作为郡县制的主要推行者,践行者,以及法家制度的维护者,他不能不表明这个态度。

  否则,便是放弃了自己的根本。

  “你们三人,也不妨说说——直说无妨,你们是内阁,只对朕负责,无须考虑任何人的意见……”

  蒙毅退下去,始皇帝又把目光落向李忱、徐志和卓易三人,他很想知道,在这个问题上,自家孙子挑出来的这三位年轻人是什么态度。

  “我听闻,世无常法,时移世易,圣明的君主,总能根据形势,因地制宜,制定最适合的政策去安抚百姓,而不会拘泥于具体的政策形势。皇长孙殿下能不拘囿于成法,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政策,胸襟胆魄格局,已经远超常人……”

  让始皇帝没有料到的是,这一次,依然是李忱率先站了出来,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徐志看了一眼,站在那里,显得有些孤零零的李斯,心中轻叹,硬着头皮道。

  “臣以为,皇长孙殿下之政,或可收获奇效……”

  他是李斯的弟子不错,他坚持法家的理念也不错,但他不傻啊。

  他能走到今天,成为大秦第一任内阁,有资格帮陛下票拟奏疏,都是皇长孙殿下的推举,没有皇长孙,就没有他的现在,没有皇长孙,也不会有他的未来。

  见始皇帝的目光望过来,卓易起身道。

  “皇长孙之政,必能安抚百姓,收拢民心,民无争端,心无怨愤,则可事君,可农桑,如此,可谓仁……”

  听到三个人的表态,始皇帝不由眉梢微挑,眼角露出一丝笑意。

  李忱、徐志和卓易三人的回答,让他非常满意。

  在他看来,作为自家大孙子挑选出来的备用人才,其他的都无所谓,能不能跟自家孙子合拍,跟得上自家孙子的思路,才是最最重要的前提。

  这三个人,差不多真的可以培养一下了。

  李忱、徐志和卓易三人,还不知道,自己刚刚到底经历了一场多么重要的考验。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

  对于南郡的官员来讲,这几天,很不好过。

  因为,原本说好,等船和粮草到来,就启程离开的皇长孙殿下这个江南诸郡总督事,忽然就留下来不走了。

  让这些南郡的官吏上下,不由人人忐忑。

  毕竟,上头坐着这么一位大权在握,可以掌控自己生死的爷,谁不害怕?

  那可是江南诸郡总督事!

  郡守汲慕更是天天过来请安,拉着赵郢,旁敲侧击,想要知道,这位皇长孙殿下到底是个什么意思?然而,赵郢没有得到始皇帝那边的回信,哪里会跟他说这个?

  只能每日里,顾左右而言他,后来被唠叨的烦了,干脆拉着汲慕,开始往乡下跑,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各地占城稻的推广情况。

  跟南阳郡那边不同,这边得到的粮种比较早,大多数都按时种上了,但是让赵郢比较意外的是,虽然如此,这边的百姓,种得也不积极。

  这楚地的百姓,对大秦官府,普遍不怎么信任。

  “……咳咳,殿下,勿怪,乡野之民,愚昧无知,等明年,这些稻子收了,他们见到好处,自然就知道殿下的苦心了……”

  担心赵郢生气,汲慕轻咳一声,出声劝解了一句,赵郢笑着摇了摇头。

  “无妨,这种事,本来就应该是循序渐进,让他们自发耕种,是我要求的太心急了……”

  汲慕偷偷观察了一下赵郢的神色,见他确实没有生气的意思,这才偷偷地松了一口气。回到营中,赵郢又当着汲慕的面,让人召来了南郡附近的大秦说书郎。

  “下吏见过皇长孙殿下!”

  这些来自儒家和墨家的学徒,没想到竟然能在此处得到皇长孙殿下的亲自接见,一个个神色激动,抢着上前躬身行礼。

  赵郢笑容满面地上前,亲手把前面几位年龄稍长的人扶起来。这才环顾众人,笑着道。

  “诸君辛苦了,不必多礼,快都请坐吧……”

  赵郢的话,让他们这些人不由鼻子一酸,险些流下泪来。

  跟分到关中,又或者是河东等地的大秦说书郎不同,他们这些被分到南郡的大秦说书郎,处境很艰难,毕竟,他们的工作,就是要向当地的百姓,宣传大秦政策和始皇帝制度的好处。

  而对于很多楚地的百姓来讲,谁替始皇帝和大秦说好话,谁就是自己的仇人……

  受人冷眼,遭人敌视,都是轻的,关键是他们的宣传效果近乎为零,但即便如此,他们也只能咬着牙,硬着头皮,继续坚持,然后顺道整理当地的风土人情,传回咸阳……

  其中的辛酸,真是不足为外人道。

  对于,这些情况,郡守汲慕自然是一清二楚,此时听赵郢咨询起这个,顿时有些额头见汗,毕竟,这些大秦说书郎遭遇这种处境,他这位郡守,难辞其责。

  好在,皇长孙殿下虽然听得很认真,但似乎也没有想要追究他责任的意思,而是沉吟片刻,把目光看向南郡这边的负责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ubi8.cc。123读笔手机版:https://m.dubi8.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