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 章·伊雷娜在地铁地球_人联荣光永存
123读笔 > 人联荣光永存 > 第 53 章·伊雷娜在地铁地球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53 章·伊雷娜在地铁地球

  我们并不知晓在数百光年外,有着怎样的人,在做着怎样的谋划。

  尽管这降沉宇宙还在发生无数不可预测的变化,尽管人联的敌人和对手们永远不会休息,但最终那些宏大之举都依然是由许多不在聚光灯下的支持所完成的,这些不够激烈,不够复杂的东西却有着同样多的重要性...我是说,朋友,你知道人联最强大的力量在那里吗?

  又或者说,有什么是可以完全阐述人联力量的?

  并没有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但我们仍然能够找到一些参考。将视线从遥远的地方收回来,尽管战争的阴云已经迫近,但是人联的生活并没有因此有明显的打乱。这里是muv太阳系,三大主星之二,这里的内太阳系依然跳动着文明的脉络。

  即便从小行星带的外太阳系看过去,那颗蓝色星球上的璀璨光辉都无法被距离所遮掩。就在十年前,这颗星球的人民还不能靠自己走出家园母星,但就在最近,具体地说,就在这短短不过三年,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蓝色地球的周围,有了一圈人工的“光环”。当然不是人联真的修了一个,即便是以现在的技术也依然做不到,那些是一个又一个在远地轨道的人联太空站,太空城与星际港口,除此之外还有诸多轨道防御系统也在一起运行。它们围绕着地球旋转,而那些反光的镜面,宽大的太阳能电站面板便随着这旋转形成了光环,并且由许许多多穿行其中的太空飞船予以点缀。

  而向更远的地方看去,一条条“星路”铺就于地球与金星,水星轨道之间。所谓星路其实是往返行星之间的飞船们的尾焰,以及人联在深空沿途布置下的“导航站”——虽然听起来如同物理的光信号灯塔,但其实这些站点不仅承担着深空扫描,信息中继与激光传输的能力,还肩负工程维修与紧急搜救的功能。要知道这条忙碌航线其实对接的是“太阳星门”,往来各大主星系的商业或其他船只每天都以半千计算,未来还可能更多,提前布置的配套设施将会越来越多,而星路也会越发名副其实。

  而最令人无法忽视的,恐怕就是位于水星轨道周围的星门了。人联原本并没有,也暂不需要去开发水星,但水星却因为这星门屹立而变成了一颗“仓储”行星。那些来往于三大主星系的船只时常需要排队通过星门,为了节约成本并增强物流效率,水星上出现了大量的太空站与港口可以帮助完成寄存,并且此地也成了muv星系大宗商品交易的一个交易场!

  这里不再只是一道门,这里吸引了数百万人来这里寻找机会。太空城不仅提供港口,还提供酒店与一切消费,因此商业繁荣,有大量提供服务的人员来这里就业,或者寻求财富。巨大的太空仓库运转不停,在监督管理下,货物的交割与缴税一并完成,人联以无与伦比的底蕴(工研部)控制着金融业,将它化作社会运转的润滑剂。

  如果,只是说如果,当初刚刚闯入锡拉星系的宙斯舰队看见的是类似这样的景象,那么我们可以说联合地球绝对不敢与人联开战。而这样的一幕放在人联当中也许许多人不曾想到的,毕竟在短短几年前,人联的核心锡拉甚至还只能被称之为“地月圈”文明,有谁料到踏入深空是如此之快,又如此之急?

  如今的muv地球到处都在建设,地面上,天空中,深空里,到处都在建设。事实证明,人类文明的上升代表着对资源需求几何倍数的上升。这倒不是说星际文明每个人都吃的很多,但就像吃的这一点——战争年代只求果腹生存的岁月早已一去不复返,beta战争结束后出生的第一批孩童如今也都已经有了十岁,更别提近二十亿移居过来的特区地球人民了,人们越发追求生活品质。也许每天几杯葡萄酒并非生命必需,但人们就是希望有,最好能配上鲜嫩的牛排。

  但为了更好品质的酒与肉便需要生产端许多环节的支持,从种葡萄的土地到养牛的牧场都要占据大量的资源。由于地球土地宝贵,于是人联的公司们就干脆建立超大规模的太空农牧场,看见拉格朗日点那些巨大的滚筒了吗?里面不住人,只为大规模有层次地出产贴近原生态的高品质酒肉——不要提人造肉那种除了营养一无所有的玩意,正经人谁吃饭不求个享受啊?封存一批当做战备不就得了,谁把它当饭吃啊。

  虽然这些享受建立在超大规模的太空工业与资源采集,以及能源消耗上。据统计,muv太阳系为养牛消耗的电力超过了旧地球全球人口的消耗量,但人联不在乎,如今发达起来的地球人民也不在乎,并且这些可是工业最为落后的muv星系的主要输出产品,他们还急着扩大产能,让全人联每个人都养成这样的饮食习惯呢!

  这也是人联社会的一大怪像,由于生产力过于发达,包括官方在内都在推广这种与节俭的美德完全背道而驰的行为,但与消费主义恶习又有区别的是,人联寻求将旧时代奢侈品全面普及化,并不断开发新时代的消费品,类似纳米烟,智能服饰,个人飞行器与助理机器人这样的东西每天都在诞生,这不由得令一些老人担忧。

  现在的人生活如此优越,当灾难再度来临,他们还能和父辈一样顶住艰难吗?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但人联似乎在以自己的行动证明,即便在这个危机四伏的降沉宇宙,人类依然有权利让自己生活得幸福——我想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人联并没有蠢到在这几年弥漫起了享乐主义,以及我们用能养活21世纪人口的电力去养牛并不是因为这很奢侈,恰恰是因为它其实很廉价?

  一切都将有一个根源,人联的力量与这一切都有一个根源。而我们找到了,它其实并不遥远,就在地球最远不过四亿公里,能够以肉眼看见的地方。那颗以战神马尔斯命名,但却行着火神赫菲斯托斯之行的星球,那颗有着广袤红色荒原的星球。

  火星之上...有银龙在行走。

  建立在火星地壳三百米下的真空管道如同血管一般分布在这颗星球的地下,将一个又一个节点给勾通起来。这些所谓的节点其实是曾经beta的巢穴。这些星际矿工抵达火星的时间据估计超过了一个世纪,所以在火星的数百个巢穴全部达到了最高等级。

  曾经,这些不知疲倦的碳基机器人在火星上拼命地挖掘,从土地中提取除除了沙土外的一切资源,甚至让氧化铁而发红的行星表面变得有了几分苍白。一个世纪的劳作提取出的资源被积压在这些巢穴中,最后全部给了人联。

  beta留下的资源成为了人联腾飞的原始积累,让人联免去了几代人的劳作与牺牲,让短时间的腾飞成为了可能。不过这些不过是碳基机器人对于muv地球人所犯下罪行的偿还罢了,人联以胜利者拿到这一切乃是天经地义,火星上留存的资源数量大概是一个机密,不过工研部有过“再支持一百次对联合地球的反击”这样的判断便可见一端。现在,火星依然作为一个绝对的奉献者,向人联社会提供文明发展所需要的一切。

  将视线拉回现实——和灯火闪耀的地球形成了极为鲜明对比的,是火星这颗星球表面上的沙尘弥漫,除了雄伟的奥林帕斯山顶,似乎没有一丁点人造的灯源。看起来这颗星球就和它亿万年来一样,没有一丁点文明的迹象。工业在哪里?为什么没有高耸入云,鳞次栉比的塔楼,为什么没有看到占据整个大陆那般幅员辽阔的工厂,没有遮天蔽日的黑烟毒云,没有宛如符咒一般镌刻在大地的能量阵列,释放着骇人等离子风暴的闪电尖塔?醒醒,人联的火星,不是那个“火星”。

  甚至也不是特区地球的火星——曾经的联合地球用了三个世纪的时间与无数的资源,一度强化了火星的磁场并稳定火星的大气层,从小行星带搜刮冰水湿润大气进行地球化改造完成了殖民。但人联似乎没有哪怕一丁点兴趣来浪费几百年的时间,就像人联前无古人的外星殖民工作,如新德克萨斯这样的地外殖民地一样,工研部的科学家从兽人,beta这些喜欢钻洞的老对手那里学到了怎么经营一个地下世界,并逐渐确定了一个理念。

  对一颗非类地行星进行地球化工作是一种浪费时间的举动。

  就和高议会在建筑的审美上异于常人一样,人联也掌握了一种相对廉价的非宜居星球殖民技术。beta在火星地底留下的四通八达的隧道被人联进一步拓宽,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庞大的地下隧道工程,说是隧道,但每一个都宽阔地足以容纳一条大江奔腾。它的修建者看起来不吝工本,每一条通道都经过了有效的加固,并贴上了能够从内里发出光芒的瓷砖,让人行走在地下却没有狭隘与压抑之感。

  地下的通道是宽广的,它往往在中间布置一条完全包裹的真空管磁悬浮列车道,然后两侧留下了车辆的运行空间。是的,这里同样有其他运行的车辆,由于火星的重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所以这些电动车辆都显得极为庞大,以远超地球上规模的载重量在道路上飞驰,为火星上的工程站与居民点带去补给——没错,尽管曾经的火星还只是工研部独有,但随着这三年来文明的爆发式发展,火星也变得更加综合性,变得更有生机。

  就像江河有支流,血管也会分出毛细管道给非核心器官输血一样,每隔几十或者几百公里,火星的地下就会出现其他的大空腔,这些空腔大多就是近两年开挖的。在星球的地层顶盖下,最深可以挖出一百米纵向,然后横向十到二十公里的广阔空间来作为生活与新的工业区。虽然在地下,但是却有着极为完善的设施,以星城的综合性智能大厦为蓝本,与自动化工厂结合打造出的地下城由于有着火星工研部的支持,生活普遍还要好于常规的太空城。

  近三年,移居火星的人口与日俱增,其中大部分都来自联合地球的殖民地,人口在短时间已经达到了五亿之多,并且每天都在增加。他们流动于这些空腔之中,为工业,物流以及科学服务,严格来说,正是这些人在供养小半个人联。

  每天,他们从beta的巢穴中提取出资源。beta虽然采集但是它们并不做人类意义上的分类,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口都在这项工作中,指挥监督无人机整理资源的同时,这些工人还在不断扩展并挖掘,加固更多的隧道和地底空腔作为仓库。虽然每天这个星球消耗的资源都是天文数字,但是beta积压的资源才更是令人胆寒,这些虫子搞不好吃到地核去了,才能填满那如同深渊一般的地穴。

  而另外百分之三十的人负责的是物流,每天,从资源中心出发的磁悬浮货运列车在地下隧道中疾驰,从南极到北极,上千辆列车共同组成了这道网络。这些最长能够达到一公里,宽度能比肩内河渡轮的巨型列车将原初的资源送到那些空腔,那些修建于地下的工厂里进行第一等级的加工。

  第一等级是对原材料的处理,而这分为很多种。如今的人联对于常规材料已经不甚需求,普通的钢铁虽然依旧有它的广泛作用,但已经大部不能满足需要,所以这里生产的是能够抵御真空中极端高低温的太空合金钢,以及其他一些基本材料,这些是人联大兴基建的基础,并且得益于消费端与生产端信息的高度统一让我们能够做到预先规划,以及人联在模块化技术的成熟,大部分材料在加工完成后就已经制作成了预制组装件,被铭刻上了编号装入芯片确保完全无误后,大部分这样的材料会直接装车送到重力电梯送出。

  数百万份这样的材料可能一次性就能拼装出一个功能完善的空间站外壳,或者一个殖民地的地基建筑。就算是军队也一样使用这样的预制件,只需要按编号如拼积木一般对接并焊接,工程部队与无人机就可以快速建立一个军事基地或者哨站。四处大兴土木的人联对于这些预制件有无穷的需求,并且这些预制件简单但并不简陋,人联的工程师们以世纪为寿命将它们设计出来是为彻底取代太空难以进行的老式钢筋混凝土建筑,而不是临时的应急。

  而对于那些更加复杂的,部分经过一级加工的材料会继续进入第二乃至第三等级的加工,其中也包括广为人知的纳米处理。在人联如今的社会中,纳米材料已经常见到可以穿戴在身上,因为只有纳米这个级别的材料才能满足人类对于星际社会生活的需要。不管是作为科技产品的材料,还是一件最基础的太空服装——我们能够告别厚重的宇航服完全是因为材料学的进步。而为了制备纳米材料,火星上有着规模极为巨大的高压微粒蒸凝工厂,数以百万吨的各类纳米材料被从这里加工出来,然后进一步转化为各种各样的纳米产品。

  与印象中熔火地狱般的铸造世界截然不同,虽然被叫做工业星球,但是却极难看见烟和火,更看不见锻造这个词所能具体表现的视觉冲击。工业技术的发展让生产制造如同一个黑箱,人们已经很难直观地通过字面意思来理解,这或许略微令人有几分失望,但大可不必。虽然缺少震撼人心的场面,但是这颗星球的产出货真价实地能够占到人联这个拥有四十九座星系,数百颗行星的文明的百分之三十,它与新兴的海伯利安一起,成为驱动人联前进的双发引擎。

  原材料,生产与物流系统最终会汇集到一个地方,那就是火星世界的中心,工研部总基地的所在,奥林帕斯山。

  拥有21公里高的太阳系第一高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就算是席卷整个火星的超级沙尘暴,也甚至难以触碰它的山腰。红黑色的沙暴就在山脚边肆虐,但雄伟山脉的上方,虽然空气稀薄,但是却一片清澈的安宁。在它最宽处达八十公里的火山口中,有的是人联最大的重力轨道电梯,在宽数公里的升降台上连接着原本的火卫一,如今火星最大的轨道空间站,也是人联最大的造船厂所在地。这是一片极为壮观的景象,以火卫一基地为延伸,到处都是泊位与密封的干船坞,忙碌的工程船与无人机发出的光芒一眼望不到头,根本无法确认究竟有多少船只在同时开工建造。

  当一架公务穿梭机轻盈地停靠于港口,面对着从穿梭机上下来的一众人联大人物,火星工研部的代表,一名穿着红色长袍的官员有礼地前来迎接。

  “向您致以银龙女士的问候,尊敬的庞贝总监,以及龙陵上将,欢迎你们来参与地球舰队的入役仪式。”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ubi8.cc。123读笔手机版:https://m.dubi8.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