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浪子书友的书评_大汉帝国风云录
123读笔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起点浪子书友的书评
字体:      护眼 关灯

起点浪子书友的书评

  起点浪子书友的书评:

  ====

  书评一:

  我读《大汉帝国风云录》的感受:

  别样的汉末,虽然也是在YY,但是,我们发现所有的改变都是这样的合乎情节,合乎那个时代。

  猛子的书,确实打破了长久以来有关这段时期的所有小说的YY套路,给我们展现的是一部写实的小说,是一部可以作为“野史”的历史小说。

  当我们在感叹李弘的命运时,当我们在感概那些文武百官时,当我们在静待时局的变化时,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进入了那个****的年代。

  杀伐、征战;流民、屯田;帝王、将相;友情、爱情;道德、权力;前途、命运。。。

  所有的一切,都在猛子的笔下缓慢的展开。

  在《大汉帝国风云录》之前,我还很喜欢一部写得挺不错的三国小说,就是《汉末浮生记》讲述的是一个未来世界的男人与一个代号为106的女机器人一起回到了汉末。

  那时候,我被那本书的风格与写实所打动,至今我仍然在阅读。但是,我觉得《汉末浮生记》固然写实,但是还是没有脱离累似玩《三国志》这种战略游戏的感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东西。

  然而,《大汉帝国风云录》却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

  首先,他很成功的刻画了汉末至三国并立这段时间内的诸多人物,无论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还是一笔带过的,甚至是虚构的,都在历史的框架内赋予每个人以血肉性格。

  其次,他很成功的改写了汉末的历史。虽然现在还没有最终显示出来,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种希望:一种绝灭后的希望。这种希望来自于北疆。我想,关于如何改变汉末的历史上,确实难有其他同类别的书可以企及。

  再次,对于权谋、战略、****、文化、道德、人伦的探究,也很值得我们去深思。很多人对于文中大段的“智谋”们关于时事、经论、战局的讨论觉得很枯燥,很无聊。但是只要你耐心且用心的去看,你会发现,正是由于作者通过这些“智谋之嘴”的阐述,很好的解决了如何让新的汉末走向变得自然而且顺畅。

  最后,我想说,为什么这本书会让我喜欢,那就是他让我在阅读的时候一点都感觉不到在YY或者虚构,你完全会融入到那个****的时代中去。或者你会代入将相,或者你会代入智谋家,或者你会代入名儒。不一而同,因人而异。

  天榜,不是只要纯YY的,或者是那种人气旺但是情节很无聊的书。我们要的是或是有人文深度,或是有道德探究,或是有人类展望,或是有历史背景的书。而所谓的想象力,其实都只能溶于其中才能越发绚烂!也只有这样的书才是真正的“天榜”!

  其实,从小说有关于北疆的描述,个人认为是整个汉末脉络改变的关键所在。李弘再强,没有基础还是会跟吕布一样的下场。但是有了北疆,有了屯田,有了军队,有了百姓,有了文武,那就不一样了。因为,渐渐的,不知不觉地,他已经拥有了改变历史的实力。所以,我觉得这是最出彩的地方。

  而且,差点忘了说了:小说的开头,其实也很别具一格。一个从鲜卑逃回来的奴隶,一个记忆丧失的奴隶,但是却又有着很好的身手和似乎是天生的军事才能。所以我们大胆的假设,李弘还是来自未来的。但是由于猛子通过对大量人物的描写与假定、对大量历史事件的重新探讨与假设、对整个情节发展的自然掌握,从而达到对整个汉末走向的自然更改。这也就让这本书与众不同。

  说白了,猛子是在通过“未知、迷茫与不确定”的手法来描写这样一个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史料丰富的时代。相较而言,其他的作者就不显得这么高明了,他们笔下的主人公都是对这个时代的英雄非常了解的(近乎于妖了),所以,基石不好、起点不高的情况下,唯有“艳遇”“无敌”“未卜先知”等等。然而不管再怎么写,怎么去添油加醋,还是俗套。猛子却另辟蹊径,明明了解了这个时代的英雄们的基本情况以及命运,但是却在文中丝毫不漏。只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事件去展现、去解答,去告诉读者同时也让读者自己去猜测这个人物的命运会怎样的。这样的写作手法的高下,立见!

  ==============

  书评二:

  有关最近大汉的感受:

  猛大,其实最近看了之后,一直有什么东西压在心里,让人觉得不痛快。今天看完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关键在于李弘越来越像一个傀儡而不是主角。在最新的一章中,完全表现出了这一点,极有代表性。

  试看这一章李弘在干什么?开会,写信,睡觉。在我看来,李弘已经越来越成为手下谋士与朝廷大臣的棋子。虽然这样说不准确,但是李弘的毫无主见,或者说顾头顾尾,在汉末这个时代早就死了十来次了。我们看到,真是的历史上,在汉末这个年代,有像李弘这样的存活吗?请举例。我知道猛大一直在思索怎样合理改变历史,但是,改变历史的前提是要尊重历史啊。我们现在看到,李弘在干什么?

  有关什么“急书某某”,这样的桥段,其实真的应该少出现了,因为这是小说,不是史书,您这样写请问小说的情节性在哪里?小说的艺术性在哪里?我可以这样说,其实这本小说在历史再建上越来越成功,但是在小说的艺术创造上,越来越失败。我曾经向我的一位很好的学历史的朋友推介这本小说,他最后和我说:前后判若两人,作者是,主角也是。

  其实,在猛大最近的几次留言中,我也发现一个问题,您总是在关注整个走向,在思索皇权制约。但是,为什么您不能多花点笔墨去更多的表现某一重要情节,也就是说更好的表现故事性呢?整体的历史进程固然重要,但是有些细枝末节完全没有必要在每一章节中都去讲述。我知道现在的大汉情势为:两个战场与两个中心:翼州与豫州,晋阳与洛阳。那么到底重点在哪里?是短兵相见、日益激烈的两个战场,还是争论不休、毫无头绪的两个中心?我真的不知道猛大觉得哪个更重要?哪个更应该多加详细的得描写?哪个更具有文艺创造的空间?

  没有了配角发自内心的语言对白,有的只是一些炒冷饭的皇统之争;没有了热血激情的战争描写,有的只是只言片语的简单带过;没有了惊心动魄的谋略征伐,有的只是跳梁小丑的冠冕堂皇;没有了有情有义的主角塑造,只有日渐淡薄的傀儡主角。

  多角度的描写,我不反对,但是没重点、没味道的创造我觉得让人伤心。其实在第一本书中,我觉得是猛大写的最好的,为什么?因为虽然书的线路一直在李弘身上,但是我不觉得说我失去对整个大局的控制与感受。但是现在正好相反,书的线路有三条,却让我觉得越来越迷乱,越难以在我脑海中有一个清晰的展现。其实,完全可以通过主线来展现辅线;或者用主线缠绕一个辅线,然后再通过这两条线去展现其他的辅线,也未尝不可。但是将主线降级为辅线,将辅线升华为主线,这值得商榷。

  历史事件的再造,固然要牵扯到许多的人、事、物,但是,这毕竟不是列传,更不是本纪,是不是有必要将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物都牵扯近来,我想更值得商榷。庞大的事件,是不是必须要将所有的事件与人物都罗列?为了将历史事件更清晰的展现,是不是就必须要牺牲小说的艺术性与故事性,而转变为流水账?

  其实真的要多角度的展现,我更喜欢,但是千万不要这样简略的、以抛弃故事性为代价的写,我宁愿猛大写出一本现代版的《三国演义》来,我也愿意掏钱买。

  说到《三国演义》,为什么它这么成功?我们都知道在《三国演义》中很多都是不符合历史的,它的成功就在于它的故事太成功了!

  呵呵,用《三国演义》来衡量猛大的这部小说是不是有点苛刻了?

  太喜欢这本书了,实在是真的愿意花钱来看的书已经不多了!

  最近在看大汉第一册之余,也同时将我买的另一本书翻了一遍,那就是《新宋之十字》。我认为。这两本书都让我回味无穷。(阿越的《新宋》,有人看过这本书吗?)

  其实新宋这本书的开头一样的俗套,一个现代人回到王安石变法的宋代。但是,他与猛大的大汉一样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顺理成章、合乎情理的改变时代。两本书都没有戏虐或者狂想,更没有通过什么科技的“迅猛进步”来改变时代。他们采取的都是融入这个时代,然后再慢慢的影响与改变这个时代。只是,大汉所处的时代是战乱,所以,战争与谋略是主旋律;而新宋所处的时代是变法,所以,政治与文化是主旋律。

  在改变历史的目地上,两本书同样是惊人的相似。包正豪博士(英国赫尔大学政治学博士)对新宋有这样的一段评价:“基于中国文化的再发现,透过西方实证主义,循着渐进的改革步伐来改变中国固有的历史进程,企图为皇权政治找到一条新的道路,摆脱兴衰治乱的历史进程。”我将他修改一下,用来评价大汉:“基于汉末历史的再发现,透过东方经验主义,循着猛烈的战争步伐来改变中国固有的历史,企图为皇权政治找到一条新得道路,来再次实现光武中兴。”

  为什么我说是“经验主义”?因为中国古代所有的著作,几乎都来自于经验,以至于后世的治国也来自于经验,什么皇统之争,表面上是“祖制”之争,其实说到底还是谁的“经验正确”之争。经验主义的大行其道,带来是变相的不科学的“理论主义”与“思想主义”的争论。因为每个人的经验不一样,所创造的理论、所产生的思想,当然不一样。于是,“争论与混战”,在所难免。

  所以,猛大在探讨“皇权制约”的问题,我觉得很有价值,也很有意义。它引发了我对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兴趣,虽然我只是窥探了一点皮毛,但是就个人而言,我认为宋代是皇权制约最好的时代。我也曾在留言中谈到过这一点。

  没有系统性的探究,没有科学的分析,大家都喜欢那自己的那一套来标榜,将自己的经验主义形而上,从而完全忽略甚至排斥、痛恨别人的那一套。这就是大汉皇统之争的由来。

  暂时就写这么多了,自己思绪已经乱了,不知道该在写点什么了。

  今天不是在攻击,更不是在贬低,我也说了,历史的再造越来越成功,但是小说所具有的艺术性与故事性,却在不断的降低。我很喜欢大汉,更钦佩猛大的能力与毅力,所以我觉得我应该写下这段话。

  =================

  书评三:

  今天看到一个读者的留言,正好点中我最近想说的东西,那就是这本小说最近带给我的一个思考:什么是国家?

  但是,由于我还是没有将头绪整理清楚,正好借此机会,暂时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人家同时代的都把皇帝和那些贵族草包们当累赘,你还要拼命的要去当那些东西的走狗”

  哎,这句话,就有点体现出这位读者是否对于历史,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略微缺乏。“人家同时代的都把皇帝和那些贵族草包们当累赘”,我不知道所谓的“同时代”是指主角的同时代,还是我们作者与读者的同时代?但是,不管是那个时代,我都觉得你这种说法很可笑。如果是主角的同时代,自然不用我去多说什么“无知”之类的。如果指的是后者。我只能说你是一个缺乏基本知识却又不敢反思的愤青,虽然我也是一个愤青。

  我想,这本书没有宣扬封建奴隶的思想!恰恰相反,这是对我们两千多年来对于封建时代中“国家”这个概念模糊的一种反思。

  什么是国家?是一人之国家,一姓之国家,一族之国家,一党之国家,还是贵族门阀之国家?都不是,而是天下百姓的国家!

  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一次又一次的征战杀伐使得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可是士大夫与贵族的自私自利又使得境况雪上加霜。当我们看到所谓的“士大夫”一次次的做出让人悲愤与自私的决定时,当我们看到皇亲贵族是如何无视天下苍生时,我们似乎看到了我们国家百年前的那段历史,甚至可以回溯的更远一些得****时代:元代、宋末、五代、两晋等等的乱世。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每朝每代皆有豪杰志士,历朝历代皆有胸怀百姓之人,可悲的是,我们整个民族都没有“国家”这个概念。我们只有阶层、只有皇帝、只有士大夫!没有国家的概念,有的只是皇上!这导致了我们核心思想的混乱,也给了我们众多背叛的借口!只要随便一个“天明所归”,就可以证明一个政权的“合理与合法性”!所以,我们看到,在汉代以后,还有两个时代让我觉得很悲哀,那就是宋末与明末。甚至在现代,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言论让人啼笑皆非,例如:前段时间有关文天祥的议论。

  我就觉得奇怪,“一群男人为了捍卫一个文明不被武力征服的权力,一个民族不集体沦为四等奴隶的尊严而进行的抗争。”难道换来的就只有这样的非议?难道在如此境遇下的斗争,还是纯粹的为了一个帝王,为了一个朝廷?

  小说中的李弘带领着北疆的大吏与将领在斗争时,仅仅为了一个朝廷一个帝王?我想李弘的开端是为了自己的生存,然后到为了北疆的生存,然后到为了天下百姓的生存!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汉末的一种曙光:一种对家天下的反思的曙光!这种曙光,体现在李弘、体现在北疆的诸多将领与大吏的身上!我想,大家都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小说中的人物在改变自己的思想,在反思自己的行为。比如说:是改制重要,还是天下重要?是大汉中兴重要,还是百姓生存重要?一种思想的转变决不是一二十年的事情,一个朝廷的灭亡却可以在顷刻之间。

  或许有的小说可以让你YY的很爽,但是我希望在高潮之后,带给你的还有其他更多的东西。否则,或许你会死在死在你自己的*高潮中。

  自己的思绪还是有点乱,所以,随便写了一点。

  ===========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ubi8.cc。123读笔手机版:https://m.dubi8.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