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危机四伏 第十八节_大汉帝国风云录
123读笔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一章 危机四伏 第十八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章 危机四伏 第十八节

  第一章危机四伏第十八节八月中,长安。自从李弘和袁术下令断绝与京畿的货殖往来后,天子连续下旨,相国董卓和三公大臣们也连续急书,督请李弘和袁术遵从天子旨,立即重开关隘。

  现在京畿一带物资紧缺,百姓生活非常困难,急需北疆和荆、豫等州郡提供帮助,但李弘和袁术丝毫没有松口的意思。

  李弘上奏天子,要么立即废除小钱,要么拿五铢钱到北疆购货,以物易物也行,总之北疆坚决禁止使用小钱。

  李弘在奏章中说,臣遵先帝遗旨,戍守治理北疆,拱卫京畿,捍卫社稷,臣绝不能任由**侫的祸国之策毁了北疆,倾覆了社稷。

  臣认为陛下废除五铢钱之议乃是害国害民之举。陛下年幼,不能明察国事,因受侫臣所陷,致有今日之失。

  陛下应亡羊补牢,立即下诏废除小钱,重新实行五铢钱,以稳定天下。

  袁术没有上奏劝谏天子,也没有回书上卿大臣们,而是直接下令驻守各处关隘的将士们,严禁京畿的任何人踏足荆、豫两地,就是天子的特使也不行。

  京畿和荆、豫两州随即被彻底隔绝了,北疆成了京畿唯一的希望。天子给公主下旨,请她说服李弘。

  太尉赵谦、司徒王允、司空种拂、河南尹朱俊等大臣也通过自己的各种关系急书北疆诸府的官吏,请他们以天子、社稷和京畿百姓为重,想尽一切办法说服李弘重开关隘。

  李弘受到了来自北疆诸府的巨大压力,不得不重开了蒲坂津和茅津两个渡口。

  但他本人也罢,北疆诸府的官吏也罢,有一点认识是一致的。京畿诸府和门阀世族可以到北疆来买除了粮食以外的各种生活物资,比如盐。

  但必须要用五铢钱或者以物易物,北疆任何一个地方一个人都不会接受小钱。

  大汉国于是出现了非常尴尬的一幕,京畿各地用小钱,北疆和其他州郡用五铢钱,一个国家竟然出现了两种币制。

  北疆的做法激怒了董卓和朝中大臣。董卓得知李弘和袁绍结盟后,极其愤怒。

  李弘接下来要干什么,已经非常清楚了,他为了北疆的生存,最终还是选择了袁绍和袁术,抛弃了天子和朝廷。

  李弘在奏章中的表述和朱穆头头是道的解释,虽然很华丽,很合理,但根本无法掩盖其真正的目的。

  李弘要和袁绍、袁术联手,先帮助他们平定各地的蚁贼暴乱,然后得到他们充足的钱粮支持,从而让北疆迅速度过危机。

  李弘也许是想等到北疆恢复元气后攻击长安,迎接天子回京主政。但从袁绍和袁术这个角度来说,他们不可能让李弘如愿以偿。

  北疆强大了,他们只有挨宰的份,所以他们肯定要利用钱粮充足的优势制约北疆,要挟李弘同意他们废除当今天子,重建皇统。

  从李弘这个角度来说,他不可能没有想到这一点,从他提出制衡之策就可以看出他已经承认了袁绍和袁术这两股强大势力。

  也就是说,李弘可能已经做出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废除当今天子,重建皇统的准备。

  对于现在的李弘来说,北疆的利益要远远高于大汉社稷的利益,高于天子和朝廷的利益。

  李弘和袁术借口反对天子废除五铢钱之事,从南北两个方向封锁了京畿,而与此同时,李弘又和袁绍,和讨董大军结了盟,并且还要和袁术合力去兖青徐三州平叛,这是不是意味着李弘、袁绍和袁术已经达成了某种不利于天子和社稷的协定?

  如果李弘决定了放弃当今天子,他在袁绍袁术的鼎力相助下,三方联手,洛阳和长安必将陷落。

  目前三方的封锁已经让京畿陷入了绝境,十二万大军的粮饷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这个难题一旦转化为叛乱,洛阳和长安也就不攻自破了。

  远征大漠让朝廷元气大伤,所以州郡起兵叛乱之后,李弘也好,董卓也好,两人都不想打,都想利用制衡赢得恢复元气的时间。

  现在李弘以牺牲天子和朝廷为代价换来了这个时间,但董卓什么也没有得到。

  相反,他被逼到了绝路,他只有带着大军突破重围,去打,去抢,置之死地而后生了。

  董卓提出主动南下攻击河东、河内、兖州、荆州和豫州各地。董卓要同时打李弘、袁绍和袁术,三个都打,哪里有粮抢哪里。

  董卓说,我们的攻击目的是破坏制衡和解决钱粮,破坏制衡是最重要的。

  我们先攻击河东和河内,屯重兵于洛阳,切断荆豫两地到北疆的关东通道。

  这样李弘就无法得到袁术的帮助,他只能求助于袁绍,而袁绍和袁术已经反目成仇,他也无法得到袁术的帮助。

  这样一来,李弘和袁绍就要为争夺冀州的钱粮而大打出手。要知道,兖青徐三州经蚁贼暴乱之后,今年田地里基本上颗粒无收,他们只能指望冀州的钱粮过日子。

  只要李弘和袁绍撕破了脸,李弘精心筹划的制衡之势也就随之彻底崩裂。

  在北疆自顾不暇,袁绍袁术兄弟阋墙之际,我们不但可以重新掌控主动,摆脱目前的危机,还可以先把实力最弱的袁术给灭了。

  袁术被灭,袁绍和蚁贼纠缠不休,叛军大势已去,此时李弘该如何选择,他应该很清楚了吧。

  刘艾和田仪思虑良久,忧色重重。田仪说,现在袁绍和袁术的大军在兖青徐三州忙着平叛,此时的确是我们南下攻击,毁去制衡之势的大好时机。

  不过,我们主动出兵攻击有三个未知的难题。一个是目前的制衡之势会因为我们的攻击而破裂,李弘将作出何种反应?

  他会不会趁机攻打长安和洛阳?其次,我们攻击的时间选择在什么时候?

  是九月底秋收之前,还是十月底秋收结束之后?九月底攻击,北疆忙于秋收,一时间无力抽调重兵南下,这有利于我们先行达到攻击目的。

  十月底秋收结束之后发起攻击,北疆大军的反应要迅速得多,我们可能遭到李弘的重击。

  第三,西凉的韩遂和马腾会不会趁着长安兵力空虚的时候对长安发力猛攻?

  董卓和刘艾、田仪仔细商量后,均感到此时仅靠军队已经解决不了当前的危机。

  李弘的实力不可小觑,如果把他激怒了,逼得他不得不放弃大漠和边郡,尽起塞外七万大军南下,那时就不是洛阳和长安能不能守住的问题,而是社稷败亡的问题了。

  刘艾建议董卓立即召集朝中老臣议事。这些人都是历经风雨的大汉重臣,值此社稷存亡之际,他们应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刘艾说,袁绍因为遍告天下要重建皇统,加上他又连杀了四位朝中大臣,朝堂上下对他的讨伐之声已经不绝于耳。

  李弘先是无视天子和朝廷搞什么三方制衡,后来又背弃盟约,单独和袁绍结盟,他这种做法已经充分证明了他的野心。

  北疆和社稷比起来,孰轻孰重,他难道不知道?显然李弘居心叵测,另有目的。

  朝野内外的声讨之声已经说明了一切。李弘的野心不仅仅是我们看出来了,就连那些饿着肚子的百姓都看出来了。

  “李弘和袁绍不除,大汉危在旦夕,所以现在朝中的许多大臣应该比相国大人更加忧心社稷的存亡。”刘艾说道,

  “此时,他们一定愿意与大人共度难关。”董卓听从了刘艾的建议,奏请天子请出了前太尉崔烈、前太尉张温、前大司农袁滂。

  然后邀请太尉赵谦、司徒王允、司空种拂、太常马日磾、太仆陈纪、大鸿胪韩融、尚书令丁宫、御史中丞皇甫嵩、光禄大夫黄琬、杨彪、蔡邕等十几位大臣,同到相国府议事。

  今天的大汉危难重重,摇摇欲坠,陷入绝境的董卓和老臣们坐到一起,齐心合力商量应对之策。

  如何拯救社稷于危难之中?大臣们的焦点全部集中在北疆,在他们眼里,袁绍、袁术、韩馥等人根本不值一提,只要把李弘驯服了,天下可定。

  李弘为什么有藩镇割据之心?因为他不但主掌幽、并、冀、兖、青、徐六州兵事大权,更从天子手上抢去了北疆十六郡的军政大权,无人可以约束他。

  如何制约李弘的权力?今天天子威仪尽失,皇权没落,圣旨已经没有作用了,强行剥夺李弘的权柄只会把他逼得造反,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北疆实行权力制衡,以权力制衡来制约和削减李弘的权柄。

  如何在北疆实现权力的制衡和制约?皇甫嵩说:“李弘最大的权力不是六州兵事权,而是北疆十六郡的军政大权。他和朝廷有十年之约,我们不能强行解除这个约定。所以我们只能在北疆设置一个比骠骑大将军府权力更大的府衙,主掌包括北疆在内的六州军政大权的府衙。”董卓和众臣立即想到了长平公主和长平公主府。

  “依照大汉律,公主不能干涉朝政,更不能主掌州郡的军政权。”皇甫嵩缓缓说道,

  “但现在正值我大汉存亡之际,为了能振兴社稷,我们什么事不能做?什么律法不能改?”董卓和众臣顿时兴奋起来,讨论异常热烈。

  “义真兄,公主即使主掌了六州军政,但以她的声望和实力,能制约李弘?”董卓皱着眉头,怀疑地问道。

  “我们可以奏请天子,拜长平公主为长公主,在晋阳设长公主府。”皇甫嵩从容说道,

  “然后再从朝廷征调一批德高望重的老臣到长公主府任职,如此一来,公主的声望和实力就全部有了。”

  “义真兄,此策甚佳。”张温捋须笑道,

  “从政事上来说,骠骑大将军府督领北疆十六郡,完全隶属于长公主府。从兵事上来说,骠骑大将军府掌征伐,长公主府掌兵政(军事行政),两府互为牵制。好,好啊……李弘若再想在北疆只手遮天,难上加难了。只是,长公主尚缺少一支精兵,如果相国大人能再辅以长公主府一支精锐虎贲,那骠骑大将军真的是仰天长叹,束手无策了。董卓抚掌大笑,

  “好。我立即奏请天子,征调两千虎贲卫士到北疆保护长公主。”天子年幼,他虽然不明白这其中的缘由,但他知道现在自己颁布的圣旨出了京畿后,就如同一卷华丽的绢帛,除了好看外,什么作用也没有。

  李弘是自己从小就崇拜的英雄,是父皇最为宠信和看重的国之砥拄,他为什么也象袁绍,袁术这些叛逆一样,不但和朝廷对着干,公然违抗自己的圣旨,还上书气势汹汹地威胁自己?

  大臣们对自己说北疆拥有十二万边军,实力强横。既然这样,李弘为什么不率军平叛?

  为什么不杀掉袁绍袁术,把自己迎回洛阳?李弘难道真象大臣们说的,心怀异志,要图谋不轨,篡夺汉室天下?

  天子惊恐不安,待在刚刚修缮完毕的末央宫内埋头读书。天下的事,还轮不到自己这个小孩子指手画脚。

  现在自己只能多读点书,多学点本事了,自己最起码要弄清楚袁绍和一帮大臣们为什么要背叛自己,李弘为什么既违抗圣旨又不愿帮助朝廷剿杀叛逆。

  董卓到底做了什么大**大恶的事突然成了大汉国的**侫.这一年来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自己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无所适从,从头到尾都是糊里糊涂的。

  自己不明白,问大臣们,大臣们的说法大相径庭。看样子,只有等自己长大了,明白事理了,大概才能知道谁对谁错。

  不过,有一点他非常清楚,自己是大汉国的天子,自己的命令没有人可以违抗。

  自己低声下气地恳求李弘打开关隘,帮助朝廷和京畿百姓度过难关,这个要求合情合理,没有一丝一毫不对的地方。

  做为大汉国骠骑大将军的李弘,他为什么执意不从?就算李弘不听自己的,不听朝廷的,他又有什么理由眼睁睁地看着京畿各地生灵涂炭?

  天子直觉地认为,李弘做得不对。袁绍、袁术等一群大汉叛逆把自己和大臣们赶到了长安,而李弘不但置大汉社稷于不顾,见死不救,竟然还拿起刀来灭绝京畿,他也是大汉叛逆。

  想到袁绍一口气杀了四位朝廷大员,其中还有一位是大汉的九卿重臣,天子顿时不寒而栗。

  姐姐长平公主就在晋阳,自己现在就这一位亲人了,如果李弘……天子不敢想下去,立即传诏正在相国府议事的大臣们,要他们立即拟一道圣旨,把长平公主接到长安来。

  董卓和赵谦等人接旨后,没有按天子的意思拟旨,反而急急忙忙赶到了末央宫。

  “陛下,长平公主不宜接到长安。”董卓奏道。天子一听,心里非常害怕,呆呆地望着董卓不敢作声。

  如果不把姐姐接到长安,姐姐的性命岂不很危险?天子脸上恐惧的表情没有瞒过诸位大臣的眼睛。

  太尉赵谦随即做了一番解释,最后赵谦说道,

  “陛下,为了大汉社稷,长平公主暂时还是待在晋阳为好。等将来社稷稳定了,陛下可以随时把公主接回京城,共享盛世。”董卓、王允等大臣同时跪请,言词万分恳切。

  天子不懂大臣们为什么要把公主留在晋阳,为什么公主留在晋阳就能振兴社稷,但既然这么多大臣都异口同声的强烈奏请,他也只好点头答应了。

  天子心里十分不乐意,不过他没有办法,他知道即使自己不点头,这份圣旨也会送到晋阳。

  天子下旨,拜长平公主刘萧为长公主,领幽、并、冀、兖、青、徐六州军政事,加节传、斧钺、虎贲。

  太常马日磾、太仆陈纪、尚书令丁宫、光禄大夫蔡邕四人为朝廷使臣,领两千虎贲卫士,到晋阳宣旨。

  宣旨完毕后,四人即被免职,奉天子旨受辟于长公主府。前太尉崔烈、前太尉张温、前大司农袁滂随行,一同受辟于长公主府。

  八月下,董卓和三公大臣,九卿诸卿等百官相送七位老臣于灞上。此一去,能否再见,谁都不知道。

  袁绍能举刀屠杀大臣,李弘为什么不能?马日磾等七位老臣和朝中百官们一一告别,向东而去。

  八月下,晋阳,龙山。朱穆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了骠骑大将军府。李弘听完朱穆的话后,神色凝重,久久不语。

  李玮急切地说道:“大将军,立即阻止他们入晋,把公主送回长安,否则我们麻烦大了……”李弘忽然站起来笑道:“走,我们给长公主贺喜去。”跳至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23dubi.cc。123读笔手机版:https://m.123dubi.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