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三节_大汉帝国风云录
123读笔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六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三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三节

  第六章成事在天第二十三节大汉国建安元年(公元19年)正月。正月初一,天子率众臣拜祭高祖、世祖庙。

  正月初八,拜祭天地,祈求丰收。正月初九,拜祭龙山忠烈台。同日,天子下旨,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安。

  这一切活动都是在龙泉进行的。由于长公主的干涉,晋阳行宫暂时停建,待到春耕农闲之时再征徭役进行修缮。

  天子和朝廷迁到了龙泉大营。这里过去是晋阳朝廷的所在地,一切设施都很齐全,虽然挤了一点,但并不影响朝廷的运作。

  天子身心俱受打击,年前病倒了。长公主日夜陪侍,亲自照料,很快便痊愈了。

  他和长公主是亲姐弟,两人在先帝驾崩后,饱受了多年的艰辛和困苦。

  七年来,两人一直把对方当作自己今生唯一的寄托和依靠,所以这场小小的争吵并没有伤害到两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天子的确很生气,长公主当着大臣们的面,又是打他又是骂他,面子都丢光了,但事后看到姐姐的眼泪,听到姐姐的苦诉,他的气也就化为乌有了。

  河北是大将军的天下,如果激怒了大将军,激怒了河北上下,你这个天子还能坐几天?

  大将军是什么人?当年小史侯做皇帝的时候,他差一点率军打进了洛阳,由此可见,他什么事不敢干?

  你以为他是一只任人宰割的温驯豹子?你以为他现在让出权柄是因为害怕天下人联手打他?

  他连大漠都征服了,还在乎那几个叛逆?你想在河北待下去,想让大将军和朝中大臣为你中兴社稷,你就要得到河北上下的拥戴,要成为人人称颂的明君,否则,你就活不长。

  河北的皇室后裔多得是,只要大将军开口,谁都能做皇帝。父皇的遗诏是让大将军保住大汉社稷,而不是保你做皇帝。

  你脑子清醒一点,凡事多想想,不要把自己送上了绝路。天子明白了。

  大将军和河北大吏虽然对自己毕恭毕敬,但自己的境遇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还是随时有生命危险。

  不过,河北有姐姐在,自己不用象过去一样,再整天提心吊胆了。龙泉山下。

  天子营居中,长公主营居左,朝廷大营居方,三营连绵数里,旌旗飘扬,蔚为壮观。

  过了正月十五,大臣们随即开始议事。议事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如何完成中兴大业?天下形势已经明朗,各地州郡的势力有大有小,用什么办法才能尽快平定天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商议,大臣们最后拟定了一个计策,即致力南北合纵,打击东西连横,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击败势力最为强大的袁绍。

  击败了袁绍,不但能顺利收复关、洛,还能震慑其它势力,迫使这些势力放弃武力,重归朝廷。

  袁绍是朝廷最大的敌人,曹操是朝廷必杀的敌人,除了这两股势力之外,其它各股势力都是朝廷可以合纵的对象。

  河北去年先是入关勤王,继而冀州受灾,接着关西又丢失,损失极大,需要一段时间恢复。

  所以朝廷决定先派招抚使者到各地招抚。各地势力即使不愿受抚,但在尊奉天子的前提下,他们也不至于立即和袁绍、曹操一起联手攻打河北。

  只要保征河北在两年内没有战事,那么两年后,北疆军就可以展开平定天下的大战了。

  袁绍、曹操一旦被消灭,北疆军占据洛阳,则中兴大业即可在数年内完成。

  其次是田制和赋税。没有钱粮,就无法打仗,无法平定天下。去年冀州受灾,计口授田制的推广遇到了很大困难,但已经实施新田制的郡县,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这表明新田制达到了预期目标,能够起到控制土地兼并,增加赋税和稳定百姓的作用。

  由此,朝廷决定,今年河北三州将全面推广实施计口授田制,明年全部完成。

  在赋税问题上,长公主、太傅、大司马大将军和一帮大臣坚决反对增赋,要求田租税继续保持

  “什五税一”。既然不能增赋,赋税总量不能增加,那就只好节省了。朝廷决定,各郡县府衙的日常开支和官吏们的俸禄不再由朝廷派发,而是由各郡县的公廨田和职分田提供,自收自支。

  公廨田的收入给府衙公用。职分田按官职高低授给,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各六顷,不许买卖,离职时移交于接任官。

  “狭乡”(即人多地少的地区)朝廷将予以补贴。这一制度也归入

  “计口授田制”,并立即实施。去年河北诸府为了实施这项措施,已经从河北门阀富豪中购买了大量土地,所以此事顺利地通过了合议。

  各地门阀富豪听说大将军勤王成功,天子和朝廷到了晋阳,出卖土地的热情更高。

  大将军过去对他们有过承诺,将来天下平定了,将以倍数偿还他们今天的损失。

  现在这个承诺变成了天子的圣旨,那效力当然大大不一样了。赋税议案中还有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重新使用五铢钱,一个是盐铁官的设置。

  朝廷已经重建,上林苑的铸钱三官(钟官、辨铜令、均输令)也有了,河北本来就有铸钱的炉子和工匠,所需要的就是下一道诏书,废止大钱,重新铸造和流通五铢钱。

  郡县盐铁官本来隶属大司农,光武皇帝时把他们划归给了郡县。考虑到朝廷财赋紧缺,大臣们一致合议通过,撤消北疆的盐铁都尉府,各郡县盐铁官重新隶属大司农府。

  盐铁官由朝廷直接任命。第三是兵制修订。本朝承袭秦制,皇帝是最高军事统帅,下设两大兵事机构控制全军。

  一是由光禄勋、卫尉、执金吾组成的京师警卫机构,一是由太尉(或大司马)和各级将军组成的最高兵事行政机构。

  本朝的军队由三部分组成,京师军队、各郡**队和边军。京师军队包括虎贲、羽林军,南军和北军。

  北军平时守卫京师,征伐的时候一部或全部随将军出征。郡国兵平时维持地方治安,战时听朝廷调遣。

  征调郡国兵需要皇帝的

  “虎符”。光武皇帝时,先罢郡国都尉,后罢郡国兵。遇到战事紧张的时候,再在从郡国临时征募。

  边军戍守边郡,由各边郡太守、属国长史统领。本朝实行征兵制和募兵制。

  光武皇帝之前,兵役与劳役不分,统称

  “徭役”。成年男丁从二十岁开始,每年在本地服劳役一月,称

  “更卒”。二十三岁以后服两年兵役,叫

  “正卒”。先在本郡当一年的郡国兵,进行军事训练,获得必要的军事技能,然后回乡务农,成为国家的预备兵。

  以后根据实际需要,到边郡戍守或到京师守卫,称为

  “戍卒”或

  “卫士”。如遇战争,须随时应征入伍,至五十六岁才能免役。此为征兵制。

  到了光武皇帝晚期,朝廷取消郡国兵后,征兵制渐渐消失,只能靠招募士卒打仗了。

  大司马大将军从去年开始筹措修改兵制,为此,他特意把镇北将军鲜于辅从幽州请了回来,专门主持此事。

  老臣中,张温、崔烈、马日磾都曾在朝中担任过太尉,对大汉兵制的利弊自然很清楚。

  几位大臣经过数月的研讨后,拿出了一个初步定策。这个定策先后给北疆军中的数十位将军、中郎将和校尉看过,仔细征询了他们的意见,修改了十几次,但今天拿出来的还是一个不完善的新兵制。

  这个新兵制的基础既不是征兵制,也不是募兵制,而是兵户制。农户一旦入了兵籍即成为兵户。

  兵户享受赋税减免的待遇,家里的每一代男丁必有一人为兵。兵户世世代代有男丁,则国家世世代代有一支庞大的军队。

  战时,士卒上战场,不打仗了,就在家务农,放牧,训练。和平时期,每隔三年到边关戍守或到京师守卫六个月,以便京师军和边军保持强悍战斗力。

  兵户制和屯田制相结合,在河北三州设十八大军营,每军营一万军户,即有兵一万。

  每座大营的一万军户平时由校尉统领,在指定地点屯田或者放牧。战时由将军、中郎将持皇帝

  “虎符”到各大营征调军队作战。战事完毕后,士卒回营屯田、放牧,将军、中郎将各自回朝,以防统兵大将拥兵自重。

  冀州拥有邯郸、邺城、信都、东武阳、甘陵、南皮、平原七座大营。河东拥有河北、蒲坂津、解县、安邑、临汾五座大营。

  幽州马城和渔阳两座大营。大漠和边郡拥有金雪原、五原、云中、度辽四座大营。

  新兵制依旧不设郡国兵。今日大汉之所以陷入连绵不断的战乱,就是因为各州郡太守、豪强在黄巾起事后,依天子旨募兵自守,结果各州郡拥兵自重,祸害社稷。

  按照目前河北财赋的支撑能力,新兵制规定,京师军由四万北军、两万南军、七千虎贲、羽林军共六万七千大军组成。

  战时,北军和南军必须轮流上战场。边军人数则定在两万步骑,其中金雪原大营的一万风云铁骑属于常备军,其余一万大军则由五原大营、云中大营、度辽大营、马城大营、渔阳大营提供。

  按照这样的规模计算,河北将有兵二十五万,即使除去边军六大营,晋阳虎贲、羽林军,河北也能一次性征调十八万大军南下作战,其实力之强悍,令人热血沸腾。

  可惜,河北没有这么大的财赋力量,无力同时支撑十八万大军作战,最好的设想也就是把两只拳头做大了,无论打出哪一只,都能让对方一败涂地。

  最后一个问题则是北疆胡族。已故鲜卑大王和连的儿子骞曼逐渐长大了。

  拓跋部落也稍稍恢复了元气,野狼部落在野狼王游骑死后,其残部也归随了骞曼。

  三股力量结合在一起,实力就大了。实力大了,野心也就来了,于是他们把目光对准了势力越来越大的步度更。

  他们想击败步度更,占据大漠西北部,重现昔日鲜卑人的辉煌。恰好此时庞德、卫峻率领风云铁骑和乌拉尔铁骑南下打长安。

  汉人的铁骑走了,鲜卑人顿时心花怒放。拓跋韬、拓跋貉随即率军攻杀步度更。

  双方大战。战事延续,不久,陷入这场战火的鲜卑部落越来越多,甚至连中部鲜卑的柯比熊也被扯了进来。

  侥幸的是,庞德、卫峻及时回到了大漠,他们自感兵力不足,无法震慑鲜卑人,于是延靖左贤王刘豹率军进入大漠相助。

  刘豹一走,匈奴大单于于夫罗就死了。刘豹不在,给了单于庭贵族一个反抗李弘的机会。

  刘豹是于夫罗庶出之子,他能成为储副,都是因为李弘的战刀太过犀利,匈奴人不敢不答应。

  匈奴人不敢不答应,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反抗的心思。于夫罗想把大单于之位传给自己的嫡子阿泰,阿泰也一直在努力。

  这几年,于夫罗一直不让刘豹返回单于庭,同时他还说服了自己的亲弟弟左谷蠡王呼厨泉、族弟右贤王去卑和单于庭其它贵族帮助阿泰。

  于夫罗突然病重,正好刘豹又去了大漠,天赐良机,于是于夫罗临死前召集匈奴诸部,宣布由阿泰继任大单于。

  现在右贤王去卑就在晋阳,他是来说服李弘的。他把单于庭反对刘豹继任大单于的理由说了一遍,最后提了一个建议,为了保持北疆的稳定,还是让阿泰出任大单于为好。

  阿泰做了大单于,匈奴诸部就不会乱,大汉北疆也就稳了。至于刘豹,他还是左贤王,将来阿泰死了,他照样可以继任大单于嘛。

  只要他做了大单于,大将军就没有失言。李弘冷笑,

  “你敢威胁我?我给单于庭两个月时间。到了三月,如果阿泰还是大单于,我就亲自到美稷拜会他。”去卑胆战心惊地走了,但李弘也心事重重,焦虑不安。

  大漠平静了六年,胡族各部养精蓄锐,实力再起,终于耐不住寂寞,又要风云再现了。

  北疆如果不稳,北疆军不要说南下平叛,就连河北都未必能守住。李弘随即决定亲自巡视大漠,威慑胡族诸部。

  正月下,诸项新制通过了朝廷合议,开始具体实施。麴义、张燕、杨凤、玉石、颜良、赵云等人带着军队陆续到达晋阳,六万七千京师军在短短时间内迅速组成。

  与此同时,天子圣旨飞送河北三州各地,阎柔、公孙瓒、鲜于银、文丑、庞德、张郃、高览、华雄、张辽、高顺、徐晃等十八位将军、中郎将受命组建十八大军营。

  正月底,李弘上奏天子,要求率长水、胡骑两营铁骑北上大漠,巡视边塞。

  天子吓了一跳,

  “爱卿,你走了,河北怎么办?”他把李弘的奏疏递给了侍立一侧的荀攸,

  “朕做不了这个主,朕要去问问姐姐。”荀攸拿着李弘的奏疏直奔长公主营而去。

  “陛下……”李弘再奏道,

  “匈奴人和鲜卑人的事要立即处理,该杀的要杀,该抓的要抓,否则,胡族各部会越来越骄狂,这对中兴大业的危害非常大。”天子歪着脑袋左摇又晃,哼哼哈哈地说不出个所以然,

  “爱卿,胡人不都是听你的吗?”

  “陛下,胡人不是怕我,而是怕我大汉的天威啊。”李弘苦笑道,

  “如今大汉战火连绵,威势不在,这帮胡人为了夺回大漠,岂肯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君臣两人闲聊了一会儿。

  不久,长公主和荀攸先后走了进来。

  “大将军一定要在此时北上吗?”长公主担忧地问道。

  “宜早不宜迟啊。”李弘叹道,

  “北疆的形势,我们反复讨论过多次,如果不及时把胡人的侥幸心理击垮,后患无穷啊。”长公主沉默良久,然后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大将军走后,何人代行大司马事?”

  “大司徒张温大人。”李弘马上说道,

  “我和北疆许多将军过去都是他的部属。当年,他指挥我们击败了西凉叛军,今天,他同样也能指挥大军击退来犯的叛逆。”

  “袁绍要来打河北?”天子吃惊地问道。

  “今年不会,他也需要时间发展实力。”李弘笑道,

  “这也是我急于北上的主要原因。”长公主疑惑地看了李弘一眼,

  “大将军,你为什么不让鲜于大人代行大司马事?”

  “今日朝堂上,同时精于政事和兵事的,只有张温大人,此时朝廷需要他来支撑大局啊。”长公主幽怨地看了他一眼,突然生气地说道:“你为什么总是出征?你就不能在晋阳多待一段时间吗?北疆除了你,难道就没人会打仗了?”李弘哑然。

  跳至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23dubi.cc。123读笔手机版:https://m.123dubi.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